打开回忆的正确方式
现在刷短视频看到各种特效剪辑时,总会想起二十年前用97视频软件剪家庭录像的日子。那时候没有自动配乐功能,得自己卡着时间轴给生日聚会录像加背景音乐,光是调整0.5秒的延迟就能折腾一下午。
当年最时髦的玩法是制作电子相册。把扫描的老照片导进97视频,选个彩虹渐变的转场特效,配上《致爱丽丝》的midi音乐,刻成VCD分发给亲戚朋友。现在看这些作品虽然粗糙,但那份用心程度绝对秒杀现在的AI模板。
新世代的另类打开姿势
最近发现有些00后在二手平台淘Windows98电脑,专门用来运行97视频做复古视频。他们给新拍的短视频套上低分辨率滤镜,模拟CRT显示器的扫描线效果,配上像素风格的片头字幕,这种新旧混搭的作品反而在B站火了。
更绝的是美食区UP主们的新玩法:用97视频自带的16色调色板给料理调色,把红烧肉做成荧光粉,清炒时蔬搞成电光蓝,这种"电子料理"系列播放量轻松破百万。评论区都在调侃:"建议改名叫97滤镜,比某些收费软件还带感"。
创作者的新大陆
在抖音教PR剪辑的@后期老张做了期怀旧特辑,用97视频原汁原味复刻了千禧年婚礼视频的制作过程。没想到单条视频涨粉5万,现在每周三固定开设"古董软件小课堂",从时间线对齐到关键帧设置,把二十年前的技术讲得比新课还热闹。
更让人意外的是影视飓风最新短片中,用97视频自带的8位音效库给科幻短片配背景音。合成器质感的"滴滴"声配上太空画面,意外营造出《星际穿越》既视感,弹幕集体刷屏"原来我们小时候就在玩蒸汽波"。 现在看视频时发的"哈哈哈哈"弹幕,在97视频时代可是要实打实写信的。当年某电视台搞过观众录像带投稿,用软件剪辑的生活片段能在电视上播出,堪比现在的上热门。有位老观众展示了他1999年收到的观众来信,牛皮纸信封里装着五张截图,背面写着每段精彩内容的准确时间码。 这种古早互动方式正在短视频平台复活。某知识区博主发起"97式二创挑战",要求用基础剪辑功能做反应视频。参赛作品必须包含手写时间码标牌、画中画必须用软件自带的菱形边框,结果两周收到8000多份投稿,还有人把课程表做成了综艺节目片头。 有个硬件极客把97视频移植到了智能手表上,虽然只能剪辑3秒视频,但支持语音指令剪辑的操作方式让科技博主们集体高潮。更绝的是某高校数字艺术课把这款软件当必修工具,教授的说法很实在:"练好比PS还原始的图层管理,以后用啥软件都手到擒来"。 最近连品牌方都盯上了这个IP,某国产手机推出"97视频联名滤镜",把二十年前的转场特效做成动态贴纸。最火的爆炸式转场tag已经有3.2亿播放量,评论区都在喊:"求复活磁带倒带音效!"观众的互动革命
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