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手艺撞上"奇怪符号"
最近成都街头的茶馆里冒出一堆带BBBB槡符号的竹编包,年轻人抢着拍照发朋友圈。这些包出自本地老匠人之手,却标着嫩小槡BBBB槡的招牌。有人打趣:"这是给三星堆文物配的时尚单品吧?"
方言密码变成设计元素
藏在BBBB槡里的门道,其实是道四川方言题。四个B组合读作"嘣嘣嘣嘣",模拟竹片敲打声,后面跟着的槡字念"sāng",合起来就是"嘣嘣嘣嘣——爽!"。这种用符号讲方言的创意,让传统竹编忽然有了网络梗的味儿。
- 00后买家说:"背着上班,同事都问是不是LV新出的麻将包"
- 茶馆老板李大姐:"现在年轻人连装瓜子都要讲设计感"
- 非遗传承人张师傅:"我做了40年竹器,第一次在店里装二维码"
菜市场走出新国潮
在成都白家菜市场二楼,藏着嫩小槡的工作室。这里白天是竹器摊,晚上变设计室。老板娘王姐掏出记账本:"卖得最好的三款:
产品名 | 月销量 | 特色设计 |
---|---|---|
火锅调料盒 | 680+ | 可拆卸隔层+防漏卡扣 |
熊猫便当包 | 920+ | 竹片拼出抽象熊猫脸 |
盖碗咖啡套组 | 350+ | 竹制杯托配川剧脸谱 |
当手艺遇上黑科技
为了让竹编不怕雨淋,老师傅们跟化学系学生捣鼓出植物基防水涂层。现在下雨天背出去,水滴会在竹片表面滚成小水珠。更绝的是藏在提手里的微型定位芯片,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制作过程。
在春熙路随机问了个逛街的妹子:"买这个包图啥?"她晃着手机说:"发抖音能带#四川隐藏款 的tag啊!"
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 竹片要选两年生的慈竹,太嫩容易裂,太老不好弯折
- 传统竹编有108种基础纹样,新设计已开发出23种变形款
- 最新推出的火锅主题收纳盒,底部藏着小机关能拆成筷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