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当老师第一次和初一学生见面介绍时,动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我总会提前10分钟到教室,把写满卡通贴纸的姓名牌放在每个座位上。当学生找到自己座位时,眼睛会自然地被彩色标签吸引,紧绷的肩膀也会放松下来。
有个小窍门值得分享:在自我介绍环节准备三件反差感十足的物品。比如我常带着篮球裁判哨、古典诗词集和宠物蜥蜴的照片,用实物引发学生提问。"老师你昨天还在吹比赛哨,今天就来教文言文?"这种具象化的呈现,比单纯说"我爱好广泛"有效十倍。
千万别把老师第一次和初一学生见面介绍变成简历朗读会。去年开学时,我在PPT首页放了个二维码,学生扫码就能看到我录制的3分钟趣味视频。画面里有我上学时的糗事照片,还有现在养的柯基犬拆家实录,背景音乐是学生最近常听的流行歌曲。
有个细节要注意:说到教学要求时,我会突然举起手机拍下全班,在哄笑声中宣布:"这张照片将作为见证,期末咱们对比谁的变化最大。"这种出其不意的互动,能让规则灌输变得不尴尬。
在老师第一次和初一学生见面介绍时,处理纪律问题要像打太极。有次我说到"迟到要表演节目"的规定,故意对着后门探头探脑:"听说三班同学准备了街舞,咱们要不要现在验收下?"全班哄笑中,规矩已经悄悄入心。
更有效的是准备"闯关任务卡",把班规变成可完成的挑战。比如连续三天准时交作业就能解锁老师童年故事,集满十个印章兑换免值日券。现在的孩子吃这套游戏化设计,比单纯说教管用得多。
完成老师第一次和初一学生见面介绍后,别急着离开教室。我常在走廊"偶遇"学生,用他们课间聊的动漫话题开启对话。上周有个男生在玩《原神》,我随口说了句"钟离的大招冷却太长",他眼睛立刻亮得像探照灯。
每周五的"树洞时间"也值得坚持。让学生把烦恼写在匿名纸条里,我随机抽取用情景剧方式演绎。当看到自己的烦恼被老师认真对待,却又不会暴露隐私时,那种安全感才是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很多老师觉得老师第一次和初一学生见面介绍结束就万事大吉,其实重头戏在后续跟进。我会根据座位表标注每个学生的初印象:"穿蓝色卫衣的男生主动收拾了邻座垃圾","扎蝴蝶结的女生在听到历史故事时身体前倾了15度"。
第二周开始实施"定制化反馈",给每个学生手写便签。给上课走神的学生写:"今天你举手时的抛物线特别优美",给内向的学生写:"你帮同学捡笔盖的动作帅过流川枫"。这种具体到场景的肯定,比泛泛的表扬更有穿透力。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