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断腿”到“指尖办”的蜕变
过去,企业和群众办理招投标业务时,常需要携带大量纸质材料往返多个部门,耗时耗力。而如今的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搭建全流程电子化平台,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例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企业从注册到中标全程在线操作,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以上。

该中心还推出三大特色服务:
- 移动端实时推送: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接收开标提醒、保证金退还等17类消息
- 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自动筛查投标文件关键条款,人工复核工作量减少40%
- 跨区域合作:与南京、合肥等6个城市实现CA数字证书互认
为企业减负的实招硬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出组合拳:
措施 | 实施效果 | 受益群体 |
取消投标报名环节 | 减少企业准备材料3-5份 | 年均2.8万家企业 |
电子保函替代现金 | 释放企业资金超50亿元 | 中小微企业占比89% |
远程异地评标 | 专家差旅成本下降100% | 年均400余个项目 |
见证城市更新的“智慧大脑”
今年实施的滁宁城际铁路配套工程招标中,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用了三大技术:
- 区块链存证确保过程可追溯
- AI视频分析监控评标现场
- 大数据比对历史投标数据
这套系统成功识别出2起围标线索,保障了价值12亿元项目的公平性。
老百姓身边的阳光交易
对于群众关心的民生项目,该中心特别设立:
- 民生项目专区:学校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单独列示
- 市民监督通道:开放线上直播开标过程,累计观看超10万人次
- 30分钟响应机制:针对投诉建议,工作日8:30-17:30即时处理
去年处理的37件投诉全部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满意率达98.6%。
服务升级背后的管理革新
为保障服务质量,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独特的三维管理体系:
- 人员考核:将响应速度、差错率等20项指标量化评分
- 流程监控:关键节点设置37个预警提示点
- 服务评价:实行“一项目一评议”,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这种模式使业务办理准时率从92%提升至99.3%,重复性问题减少85%。
参考文献:
- 滁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2023年度报告
- 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统计数据
- 滁州市营商环境白皮书(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