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迎来最强守护者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送往天宫空间站。这次任务创下多个首次: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举办太空科普直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数据显示,本次任务开展了超过40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全面建成打下坚实基础。
黑科技护航天宫之家
神舟十三号核心舱安装有自主研发的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能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水回收率达到95%以上。该系统的核心设备包括:
- 二氧化碳去除装置(CRS)
- 微量有害气体净化装置
- 尿处理子系统(UPA)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头盔面窗采用4层结构设计,能抵御-120℃至120℃的极端温度变化,整套服装活动关节多达46处,可支持8小时连续作业。
太空180天的生存密码
航天员的日常生活充满智慧设计:太空跑步机通过弹性束缚带模拟重力环境,每周3次锻炼对抗肌肉萎缩;食物储藏柜配备温控系统,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美食冷冻脱水后口感更佳。睡眠区特别设计的睡袋可固定身体,同时配备降噪系统确保6-7小时深度睡眠。
物资种类 | 重量 | 运输方式 |
---|---|---|
实验设备 | 2.6吨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
生活物资 | 1.8吨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
备用设备 | 0.9吨 | 核心舱预先配置 |
天地联动的太空课堂
王亚平演示的太空转身实验引发全网热议,这项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揭示了角动量守恒原理。在课程筹备阶段,科研团队专门开发了太空实验教具固定装置,确保实验器材在失重环境下稳定工作。全球超过1.5亿中小学生通过以下渠道观看直播:
- 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
- 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
- 国际空间站教育联盟成员机构
返航背后的极限挑战
2022年4月16日返回时,飞船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闯进大气层,舱体外壳温度飙升至2000℃。位于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部署了6架直升机、18台特种车辆组成的搜索分队,运用北斗短报文定位技术实现快速搜救。据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监测数据,三名航天员出舱时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前次任务。
参考资料
数据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022年度报告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3年第2期
-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会议纪要